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创意云南2016文化博览会今日正式拉开帷幕,以“文化创造财富·创意提升价值”为主题,民族文化源源流长,而拥有25个少数民族的云南在文博会上彰显民族特色文化。
一、服饰
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以特有的明艳色彩,亮丽的手工刺绣,及手工布料为底,彰显了不一样的民族服饰文化。
二、彝族盛大的歌舞祭祀再现
◇
▲祭师入场
◇
◇
◇
上述整组照片,现场记录了彝族人民祭祀的整个活动过程,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原生态的彝族文化系统下的其中一个,整个祭祀现场庄重而严肃,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,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。

说到彝族,就不得不提“火图腾”,火是彝族人民的图腾,它象征着太阳与能量。为了专门纪念“火”,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“火把节”是彝族人民一年当中最重大的节日。其形式与内容决不亚于欧洲和南美洲的狂欢节,也有人把它被称做“东方的狂欢节。”火把节,不仅是彝族传统的节日,同时也是中国彝语支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,彝语支民族彝、白、纳西、哈尼、傈僳、拉祜、基诺、普米等族节。有不少学者认为,太阳图腾崇拜与火图腾崇拜是相互关联的。

法国人利普斯所著《事物的起源》中说:“一切火的崇拜都起源于太阳崇拜……火时常是太阳的代表。”太阳是物质世界的原动力,是火的始祖。祭火,其实质也就是祭太阳;反过来,祭太阳,也就是祭火。同样,彝族和彝语支各族也把太阳视为火源。彝族视太阳神为至高无上之神。
火塘,是每一户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。他们把火塘视为家庭的象征,而且这象征又与一家人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,特别是火塘里火的熄与燃被认为和人的命运休戚相关,火塘里的火长年不能让它熄灭。而火塘文化也不仅仅体现在彝族人民身上,彝语支民族彝、白、纳西、哈尼、傈僳、拉祜、基诺、哈尼族、普米等族也是火塘文化的体现者。
而在火塘文化记录、承载、影响着人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点滴生活。“火”维系着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运作,煮饭、吃茶、说事都离不开“火”。其中,在西双版纳勐海的哈尼族、拉祜族依然继承着“火塘文化”,生生不息的“火”,烤着的是情深茶香的不灭情感。
公司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宝海路163号
电 话: 0871—63559399 400—0977—357
在线QQ联系: 348058891 5648558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