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 ‖ 高照教授:我对茶 [10/06]
年轻就可以疯狂,让我们 [07/23]
闻一多:喝茶是过日子的 [07/10]
古人眼中,这才是最美的 [05/28]
5.21“国际茶日” 回顾 [05/25]
520茶讯||云南省茶叶流 [05/21]
倒春寒也有暖生活,如此 [03/18]
方言的魅力——短短三 [09/06]
人生如茶须慢品,岁月似 [08/11]
简单饮茶,最有味。 [07/09]
::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,葳盛普洱茶文化网 >> 文学茶苑 >> 茶人茶事 >> 古人眼中,这才是最美的饮茶境界!

古人眼中,这才是最美的饮茶境界!
作者:佚名 日期:2020年05月28日 来源:本站原创 字体:  
 

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 夏有凉风冬有雪, 若无闲事挂心头, 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一年四季,世间万物皆可爱,只不过世事纷扰,常常让我们现代人难有闲暇饮一杯清茶。


那么古人呢?他们并非总是“闲来无事”,而是懂得“心远地自偏”的道理所在,一片竹林,一块青石,一泓清泉,便是一个世界。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境界,这便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雅。今天,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去领略古人的“最美茶境”。

“饮茶之所宜者,一无事,二佳客,三幽坐,四吟咏,五挥翰,六徜徉,七睡起,八宿醒,九清供,十精舍,十一会心,十二赏鉴,十三文僮。”“饮茶亦多禁忌,一不如法,二恶具,三主客不韵,四冠裳苛礼,五荤肴杂陈,六忙冗,七壁间案头多恶趣。” ——冯正卿《岕茶笺》


冯正卿不仅总结了品茶的“十三宜”,指出在这十三种情形下是最适宜喝茶的,只有身处这样的环境和心境,才能品到最完美的茶;同时也罗列了品茶的“七不宜”,若在这七种情形下饮茶,怕是最扫兴的!

“凉台静室,明窗曲几,僧寮道院,松风竹月,晏坐行吟,清潭把卷。”——徐渭《煎茶七类》


“茶宜精舍、云林、竹灶、幽人雅士,寒霄兀坐,松月下、花鸟间、青石旁,绿鲜苍苔,素手汲泉,红妆扫雪,船头吹火,竹林飘烟。”——徐渭《徐文长秘籍》


“山堂夜坐,手烹香茗,至水火相战,俨听松涛。倾泻入瓯,云光飘渺。一段幽趣,故难于俗人言。”——罗禀《茶解》


这几位文人描写的茶境有异曲同工之妙,宜人的好天气里,身处优美的自然景物之间,听松望月,抚苔把卷,再汲泉烹茶,这茶境,连仙人都羡慕连连。

“若明窗净几,花喷柳舒,饮于春也。凉亭水阁,松风萝月,饮于夏也。金风玉露,蕉畔桐阴,饮于秋也。暖阁红垆,梅开雪积,饮于冬也。僧房道院,饮何清也,山林泉石,饮何幽也。焚香鼓琴,饮何雅也。试水斗茗,饮何雄也。梦回卷把,饮何美也。古鼎金瓯,饮之富贵者也。瓷瓶窑盏,饮之清高者也。”——屠隆《茶说》


同是明窗净几、松风明月,但屠隆并不止于此,他把景物和季节结合了起来。每个季节最美的风景他都了然于心,在这样的景境中饮茶,便有了感怀时间流逝、四季变迁的心绪,实乃茶之佳境!

“小斋之外,别置茶寮[liáo]。高燥明爽,勿令闭塞。壁边列置两炉,炉以小雪洞覆之。止开一面,用省灰尘腾散。寮前置一几,以顿茶注茶盂,为临时供具,别置一几,以顿他器……”——许次纾《茶疏》


“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,中设茶灶,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[pǐ]。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,一人佐炊汲。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。其禅客过从予者,每与余相对,结跏趺[jiā fū]坐,啜茗汁,举无生话。”——陆树声《茶寮记》

注:“跏趺”指的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,一般为“双盘坐”。

“构一斗室,相傍山斋,内设茶具,教一童专主茶役,以供长日清谈,寒宵兀坐。”——文震亨《长物志》

这几位文人热衷于布置茶室,首先茶室要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,茶室隐于景、又能隐隐观景;茶室内各种用具的布置要整洁得当,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有乖巧的茶僮和懂茶的茶道师,如此一来,方可舒心饮茶。


饮茶宜佳境,这境不仅可寻,更多的还在于造。

繁忙的现代人,虽已少有这些讲究和雅兴,但生活的美好是要靠发现和创造的,只要有灵巧细致的心境,钢铁森林一样能变为静谧丛林。

葳盛茶业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宝海路163号

咨  询  热  线 :0871-63559399

在线QQ联系: 348058891     564855862

 以下是对 [古人眼中,这才是最美的饮茶境界!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版权声明 | 招商政策 | 资质荣誉
域名:www.zhpecwh.cn 网站名称 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:0871-63559399 QQ:348058891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宝海路163号    滇ICP备15000018号
Copyright 2010-2014 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爱随茶香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